今年以来,周口市围绕全力做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这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和惠民工程,坚持锚定“两个确保”“十大战略”,突出产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聚焦培训、取证、就业、增收等关键环节,低谷奋起、真抓实干,重点突破、首战告捷。第一季度,全市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4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7.8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37万人,分别完成省定全年目标任务的43.2%、42.4%、41.6%,三项主要数据均超时序进度,跃入全省第一方阵,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的既定目标。
高度重视 高位高效推动
市委书记张建慧专题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全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并提出了“高点定标、高位推动、高效落实”的“三高”工作要求。一是由常务副市长马剑平组织落实“周周研、月月评”的工作推进机制,随时通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二是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各相关单位向市委、市政府递交军令状,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体系。三是把此项工作定为全市“十大民生工程”之首,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真督实查跟踪问效。通过这三项措施,真正实现了上下同欲,高效有序地推动了此项工作快速开展。
同步发力 注重统筹兼顾
一是开展普查,做到心中有数。全市现有67家评价认定机构和1000余个规上企业,做到对企业符合培训条件的人数、已培数、未培数、持证数、补贴数情况清、底子明,因企施策、分类施招。二是培训和评价认证同步发力,以企业线上培训为龙头,以技工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为主力,线上线下“双推动”。结合新春复工复产开展全员培训,以市直行业培训为有益补充,积极做好系统行业培训。截至3月底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4万人次,其中补贴性培训0.87万人。同时,因县区施策,因产业和评价认定机构情况,运用“一县一策、一业一策”,开展了多形式、多行业的技能人才评价认定工作,如中心城区依汽车商贸、维修服务,淮阳、商水依餐饮服务业,技工院校依机械加工等,做到扬长避短,集中攻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注重标本兼修,长短统筹。广泛动员全市中职和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机构抓紧时间组织申报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上门指导、贴身服务,已有12家企业、8家社会评价机构的申报材料通过市里评审并上报到省中心等待人社部审核。还有56家企业和社会评价机构的申报材料正在组织初审,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年技能评价机构备案任务。同时,注重推进“一县一品”劳务品牌打造。通过前期筛选,把鹿邑化妆刷、太康锅炉、西华胡辣汤、郸城康养作为省级品牌冲刺,继续培育市级品牌,形成梯次结构和持证增收的永续动力。
强化宣传 形成共振格局
一是人社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勇于担当。市人社局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之首,班子成员全员参与,既当专项组长又当工作片长。二是注重借力,运用统筹功效,充分发挥部门力量“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周口市在营商环境摸底调查时,把部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项内容,还有周口市在“万人助万企”活动中特别强调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一项内容来考核,这些都大大地调动了部门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广泛而多样地宣传,厚植此项工作的根基。周口市在《周口日报》和周口电视台分别开设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专栏,每周一期,各县(市、区)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太康县用地方剧种——道情编排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宣传小戏,郸城利用网红制作宣传短视频,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全力保障 实现提质增效
这项工作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面对前期硬件设备落后、人手少、窝工、成绩在平台上不能显示又影响办证等情况,市政府拨付专项保障资金,改善平台硬件建设,安排新增政府购岗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市人社局在全省率先建成了技能评价监管中心,包括视频督导室、评审室、认定室。该中心具备视频监测、试卷监测、专家监测、督导监测、进度监测、资格监测、成绩监测等功能。该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落实“双随机、一公开”,采取线上监督为主随机抽查为辅的督导模式。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监管平台充分调动评价机构开展评价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评价节奏,缩短评价周期,简化人员监管程序,切实做到预防虚假评价,确保了评价质量。
责任编辑:郭栩汝